数据库设计阶段
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: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(组织、部门、企业等)进行详细调查,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,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,确定系统边界、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。
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对关系模式进一 步地规范化处理。 因为生成的初始关系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,还会有数据冗余、更新异常存在,这就需要根据规范化理论对关系模式分解之后,消除冗余和更新异常。不过有时根据处理要求,可能还需要增加部分冗余以满足处理要求。
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就需要作部分关系模式的处理,分解、合并或增加冗余属性,提高存储效率和处理效率。
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,一个完成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:
1. 需求分析: 分析用户的需求,包括数据、功能和性能需求;
2. 概念结构设计:主要采用E-R模型进行设计,包括画E-R图;
3. 逻辑结构设计:通过将E-R图转换成表,实现从E-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,进行关系规范化;
4. 数据库物理设计: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储路径;
5. 数据库的实施:包括编程、测试和试运行;
6.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: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库的日常维护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技术成就梦想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